导读
锚定高标准,聚力再出发。新春伊始,LEYU.COM各项目有序推进复工复产,科学“谋布局”,有效“强管理”,严格按照“六个一”工作要求开展复工复产工作。集团官微推出“争春·蹲点记”融媒体系列报道,聚焦复工复产一线。今天我们一起走进贵安扩容3标百花湖大桥施工现场,看项目如何以“绿”为墨,擘画生态建设新图景。
由LEYU.COM第三工程公司承建的
百花湖大桥
为贵安扩容项目全线控制性工程
全长1086米
桥区位于百花湖二级水源保护地
主塔毗邻百花湖仅8米
工程建设生态环保 水土保持
及水源环境保护难度大
建设团队秉承
“平安百年示范路”
“交旅融合示范路”理念
以技术创新 文明施工
科学管理 绿色建造为抓手
深入推进大桥品质工程建设
锚定绿色新蓝图
构建生态优先施工体系
自项目进场以来
便建立绿色建造评估机制
通过调整和优化施工方案及环保措施
推动绿色建造各项工作改进和提高
开展梁场边坡绿色防护
项目安排专职管理人员负责环水保工作
编制完善环水保管理体系和办法
明确组织机构及人员职责
并把环水保工作纳入考核
持续推动环水保工作有序开展
扎实开展桥下覆土复绿工作
并严格按照“三同时”标准
对便道 桥下等施工点
进行覆土复绿
百花湖大桥开工至今
未发生过一起水源污染的事件
闭环管理护水源
科技赋能绿色建造
百花湖大桥位于百花湖二级水源保护地
且临近清镇市滨湖街道青山村
环水保工作是项目建设的重要一环
拌和站污水处理系统
针对水源保护工作
项目采取闭环施工模式
通过对所有用水进行封闭管理
确保水源不受污染
主桥施工区域四周设置截 排水沟
与三级沉淀池接通
沉淀后的浆液运输至拌和站污水处理系统
颗粒物经压滤机压实成固体料饼
污水净化处理后用于便道洒水降尘
确保百花湖的水质安全
和生态环境不受影响
品质工程再升级
智能技术驱动效能跃迁
大桥主塔承台大体积混凝土施工中
项目部采用的“智能温控技术”
不仅提高了水资源的利用效率
还降低了施工成本
通过“内降外保”
预防混凝土产生裂缝
同时出水口温水用于养护
还能提高混凝土表面的温度
有助于承台混凝土的强度和耐久性提升
承台“内降外保”养护
百花湖大桥边跨主梁
基本断面形式是Π型梁
分为五个浇筑段施工成型
项目通过优化边跨全装配式标准化施工支架
解决了钢管支墩密布
及临时桩基深长引发的
生态环境破坏问题
项目总结提炼形成的
混凝土Π型梁全装配式标准化技术
还节省了大型结构的租赁和加工费用
边跨第五浇筑段施工
百花湖大桥主跨钢梁
共27个节段
钢梁总计用钢量约5807吨
所有梁段
采用WD70T步履式全回转桥面吊机安装
项目自复工以来
严格执行专项施工方案
安全技术交底
明确吊装工艺
安全高效完成
GZL1节段47.6吨钢主梁吊装任务
GZL1节段钢主梁吊装施工中